2012年9月2日 星期日

有時候,書就像一種神秘教派──《我的三壘手》編輯手記

  沒有頭銜,沒有來歷,沒有文學獎加持,沒有名人推薦,沒有出版公司的行銷炒作,作者默默無聞,故事背景是二次大戰前夕的一九四○年代,故事的主角是一個職棒選手和一個猶太小男孩。無論從什麼角度來看,這幾乎是一本不可能有機會被出版的書。一九九六年,文學經紀人看了一部分書稿和三十頁的大綱之後,他是這麼說的:「男性小說沒市場,成長小說沒人看,二次大戰老掉牙,棒球小說賣不掉。我看你最好還是換個題材寫吧。」兩年後,作者還是排除萬難出版了這本書,因為,這本書是為他父親而寫的。故事中的小男孩,就是他爸爸的化身。這本書的題材雖然涉及棒球和戰爭,但書中真正的主題,真正動人的力量,卻是小男孩和三壘手之間那無比誠摯的深情。           讀這本書,很像是某種神祕的因緣。自一九九八年出版以來,只有少數人看過這本書,而看過書的人,幾乎都是因為某個看過書的朋友極力推薦才拿起這本書,也幾乎毫無例外的深受震撼,於是,這本書透過一個接著一個毫無保留的熱血推薦,像某種祕密宗教一樣悄悄流傳了十五年,累積了驚人的口碑。後來,這本為了紀念父親而作的書,無意間也被美國中學選為文學教材,像《麥田捕手》《梅崗城故事》《奇風歲月》一樣成為流傳不朽的經典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有時候,書是一種緣份。我也是那十五年來極少數看過這本書的人之一,身為編輯,身為選書人,出版這本書,就只是為了讓這感動的力量能在另一種語言的世界流傳下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