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10月15日 星期六

在巨人的陰影下

  提起《奇風歲月》的作者羅伯‧麥肯曼,無可避免一定要提到一位美國類型小說創作的巨人──史蒂芬金。
  史帝芬金的書迷應該知道,在金迷的網站上,最常引起爭論的兩本書,一本是公認史蒂芬金的顛峰之作:《末日逼近〈The Stand〉》,另一本就是羅伯‧麥肯曼1987年的末日史詩鉅作:《天鵝之歌〈Swan Song〉》。
  金迷們爭論的話題是:同樣以世界末日為背景,《天鵝之歌》是否只是《末日逼近》的仿冒之作?哪一本寫得好?令人驚訝的是,有為數不少的金迷表示,他們更喜歡《天鵝之歌》。
  最具代表性的說法,來自一個名為Craigs Book Club的金迷。他說:「史詩般的《天鵝之歌》厚達1000頁,這種厚度恐怕會嚇跑不少人,但我可以跟你保證,書裡沒有半個字是多餘的。《末日逼近》的書迷也許會嘲笑《天鵝之歌》,說兩本書的情節實在太接近,可是,身為死忠的金迷,我必須坦白承認,當我一頭鑽進《天鵝之歌》,我很快就被死死的黏住,徹底遺忘了外面的世界,遺忘了時間,甚至,遺忘了史蒂芬金。」
  史帝芬金本人甚至在一次訪談中透露,他心目中有史以來最好的短篇恐怖小說Top 10當中,有一篇就是麥肯曼的「夜行者〈Nightcrawlers〉」。這篇小說甚至在1985年被改編為電視長片,列入著名影集「陰陽魔界〈Twilight Zone〉」中的一集,由「大法師」的威廉佛烈金執導。
  這兩位作家,同屬驚悚小說的國度,都是無與倫比的說故事大師,兩人之間始終保持著一種「可敬對手」的微妙關係,然而,兩人的命運卻有天壤之別。
  史蒂芬金終其一生聲名如日中天,始終是美國文學史上無人可及的暢銷天王,在恐怖類型的國度裡享有至高無上有如天神般的地位,作品被改編為電視電影的數量更是難以估算。甚至在晚年還得到主流文學界的肯定,獲得2003年全國書獎的「終身成就獎」。
  或許是因為史蒂芬金的光芒實在太耀眼,於是,麥肯曼終其一生都活在史蒂芬金的陰影下,每一部作品都被拿來和史帝芬金做比較,惹來亦步亦趨仿效大師的譏嘲。後來,1993年,他忽然銷聲匿跡,從此在文壇上消失了十年。
  有人說,他是為了孩子的出世,決定當一個全職父親,有人說,他得了憂鬱症,再也無法寫作。
  但事實上,他卻是為了捍衛自己的寫作信念,最後成為美國出版生態下的犧牲者。他曾經說:「我深信,寫作是為了要寫出『自己想看,而且會看得入迷』的書。我無法忍受重複。我只想寫自己從來沒有寫過的東西。寫作是為了創造出一個世界,創造人物,然後親手賦予他們生命。就像畫一幅人像,眼看著畫裡的人活起來了,那種快樂沒有任何東西比得上。」
  1991年,他寫出充滿自傳色彩的《奇風歲月》之後,決心轉向歷史小說,卻飽受出版商的冷嘲熱諷,逼他重回類型路線,於是,他憤而放棄暢銷作家的成功之路,告別文壇。
  Criminally underrated,這個字眼最恰當的翻譯是:被埋沒的程度,堪稱罪大惡極。在史蒂芬金巨人的陰影下,麥肯曼無疑是最被埋沒的偉大說故事大師。他曾經為了向艾倫坡致敬,延續名作《阿夏家的沒落》的故事,寫出 Usher’s Passing 。他曾經寫出過向吸血鬼小說經典《卓九勒伯爵》挑戰的They Thirst。而1990年的Mine,更是「刺激1995」大導演法蘭克達拉邦生平最想拍成電影的故事,甚至耗費十年心血完成改編劇本。
  如果你相信,只有好小說跟壞小說之分,沒有嚴肅文學跟通俗文學之別,也許,被埋沒多年的羅伯麥肯曼的小說會是最有力的證明。對中文世界的讀者來說,《奇風歲月》只是一個起點。

2 則留言:

  1. 請問近期有推新書的計劃嗎?自從看了奇風歲月和第四十四個孩子系列後(還有不是鸚鵡螺出版的時間迴旋)讓我對譯者陳宗琛接下來的動作相當期待!

    回覆刪除
  2. 出版社好像完全停頓下來了 怎麼一回事呢? 原本計畫要出的書也沒消息了 有點覺得可惜

    回覆刪除